发布时间:2020-07-01 01:28
核心提示
王昌(1915—1982),又名王茂松,儋县光村镇顿积村人。王昌在国难当头之时参加革命,后受琼崖特委派遣深入五指山区支持白沙起义,开辟根据地。王昌的一生,为黎族人民的正义斗争和琼崖的抗日与解放事业作出了不可磨灭的卓越贡献,与黎族同胞建立了深厚的情谊,被誉为民族团结模范。
王昌同志遗像
1980年夏,王昌(中)与黎族团员参加五一观礼团,赴京观礼。
光村镇顿积村委会红权村王昌故居。
投身革命事业的志士
王昌(1915—1982),又名王茂松,乳名兆清,1915年出生于儋县海边的顿积村(今儋州市光村镇顿积村委会红权村)。王昌的父亲名王炳宸,是一个德高望重的乡村教师,当过光村警察局长、儋县参议员。
王昌少年时在顿积小学读书,后考入儋县中学(今新州中学前身)就读。儋县中学在当时属初级中学,为儋县的最高学府,这里有不少开明教师和进步学生,学生们时常开展爱国活动,传播进步思想,王昌积极参与其中。
1933年王昌从儋县中学毕业,他回到家乡,先后当过光村小学教员、顿积小学校长。光村是儋县最早成立党的基层组织和开展革命运动的地区,王昌在家乡进一步接触了黄金容、王槐铭、林蔚然(又名林王精)等共产党员,接受到更多的革命思想。1935年,黄金容发起在光村的苏村旁边一块叫瓜地的地方创办了万安农场,以此作掩护来开展革命工作。王昌入股万安农场,参加党的地下活动。1938年7月,王昌在黄金容的介绍下正式加入中国共产党。同年11月,王昌任顿积支部书记,次年8月参加琼崖独立总队,任政工员。
1939年,日军侵入海南。同年12月,琼崖特委研究海南岛的抗日形势,认为位于岛北部、地势平坦的琼文抗日游击根据地由于有日军的重兵把守,已经不利于指导全岛抗日,有必要创建一块进可攻、退能守的接近五指山区的抗日根据地,以领导全岛军民坚持长期抗战。这时,琼崖总队第三大队攻克了日军占领的那大,抗日斗争的重心由琼文向琼西转移,建立山区根据地的条件已经具备,琼崖特委遂决定在儋县、临高、澄迈三县交界的山区建立大南区抗日根据地。琼崖特委指定谢凤安、王昌和符志行开展大南区根据地的筹建工作,三人组成大南区临时党支部,由谢凤安任书记,安排王昌到南丰抓点。大南区的创建进展很快,不久便陆续成立了多个党支部。为了统一领导,琼崖特委批准成立大南区党委,符志行任书记。根据工作需要,王昌、谢凤安调回儋县。
日军侵入海南一段时间后,原本在抗日统一战线旗帜下的国民党的内部有些人出现了叛变投敌的动向。1940年,在党的团结抗战派、争取中间派、打击投降派的方针指导下,儋县委派王昌对国民党儋县第三游击大队做策反工作。在王昌的周密计划和行动下,第三游击大队第一中队长王大洪成功率部起义。王大洪部在后来与王怡亭率领起义的队伍改编为琼崖总队直属特务第三中队,迅速投入抗日战争中去,成为打击日军、保卫抗日根据地的一支重要力量。
1941年6月,王昌任儋县一区委书记,次年先后任临儋联县办事处特派员、儋县一区区长。
支持白沙起义的先锋
1943年,王昌任临儋联县抗日民主政府民政科长,这一年他被派往白沙支持白沙起义,从此与五指山区结下了不解之缘。
1943年农历7月,黎族首领王国兴带领民众发动了着名的“白沙起义”。一个月后,国民党当局纠集大量兵力疯狂反扑,残酷镇压起义群众,白色恐怖笼罩五指山区。王国兴吸取教训,决定寻找并接受共产党的领导。王国兴派出的代表经过重重困难来到临儋联县抗日民主政府驻地,受到热情欢迎和接待。临儋联县委、抗日民主政府和琼崖总队第四支队的领导,按照黎族的传统风俗习惯,与白沙起义代表歃血结盟。
琼崖特委为了支持五指山区群众的斗争,创建白沙抗日根据地,决定派出一个工作组前往白沙支持王国兴领导的白沙起义。工作组由琼崖总队第四支队参谋廖之雄、王昌和两名警卫战士组成,廖之雄任组长。
1944年1月10日,工作组带着当时急需的硫磺火柴、弹药等物品,与白沙起义代表一同前往白沙。王昌曾和林士庆、陈家贤组成工作组,负责领导过南丰以及白沙县与儋县交界一些地方的党的工作,对白沙的情况较为熟悉。路上,王昌化装成临高县国民党游击队“队长”,带着“挑夫”,一路上与敌人机智周旋,顺利踏过国民党统治区、穿过封锁线,到达白沙红毛乡。
工作组与王国兴、王玉锦等起义首领会面,赞扬白沙起义的大无畏精神,传达琼崖特委的重要指示,鼓励大家继续坚持斗争,跟着共产党走,争取革命的最后胜利。工作组深入了解和分析当时的敌人情况后,建立了武装斗争指挥部,不久又建起了常备队。武装斗争指挥部一方面布置群众开展对国民党做表面妥协的“白皮红心”活动,在山下搞生产,侦查敌人动静,支援隐藏在山上的起义武装;另一方面,指导群众进行武装斗争,同时派人设法联系白沙乡、牙叉乡的起义首领。此次工作组进驻白沙具有重大意义,白沙起义从此就直接在共产党的领导下进行活动,成为中共领导的武装斗争的一个组成部分,揭开了黎族历史新的一页。
工作组在白沙驻扎了一段时间后,王昌亲自将白沙斗争的详细信息带回琼崖特委,向冯白驹汇报。琼崖特委根据王昌的汇报进行研究,决定再组织工作组深入白沙继续活动。1944年初,琼崖特委增派朱家玖和郑心梓(又名郑放)进入白沙与廖之雄组成“黎民工作委员会”开展工作,同时划出与白沙接壤的南丰、陶江、南辰、和盛、大成等乡,建立儋县五区,任命王昌为区长,负责建设和巩固这块红色根据地。白沙起义斗争再度被迫转入低潮时,儋县五区作为白沙起义斗争队伍“保存力量,准备将来”的稳固后方,培养出了许多黎族干部和武装人员。
1944年12月,为了配合进军白沙建立根据地,琼崖特委决定将儋县五区同白沙县一区合并,成立中共儋白边区委员会,王昌担任区委书记。同月,儋白边区抗日民主政府成立,王昌兼任区长,王国兴、符世经任副区长。儋白边区建立后,更利于琼崖纵队深入白沙打击敌人,中共琼崖党政军领导机关也搬到了白沙的阜龙乡。
1945年8月8日,在白沙牙白乡打空儋州村正式成立白沙县抗日民主政府,詹力之任县长,王昌、王国兴任副县长。白沙县抗日民主政府的成立,标志白沙抗日根据地的建成。此后不久,抗战取得了胜利。
海南岛内战期间,除了短时间调任儋县民主政府县长以外,王昌一直留在五指山区,担任过中共白沙县工委委员,白沙县委常委、白沙县民主政府县长,中共琼崖少数民族自治区工作委员会常委、琼崖少数民族自治区行政委员会委员,白沙县委书记兼县长等多个职务,与王国兴等人发动群众、组织武装力量,坚持内线斗争,与来犯之敌展开战斗,保卫和发展白沙根据地,开辟和巩固五指山中心革命根据地。
五指山中心革命根据地的建立与巩固,对保证海南解放战争的顺利进行、深入发展和最后胜利起到了巨大的作用。1950年5月1日,海南迎来了全岛解放。
自1944年受琼崖特委派往白沙支持王国兴领导的起义,到海南全岛解放,王昌艰苦奋斗、呕心沥血,为黎族同胞的正义斗争和琼崖抗日与解放事业作出不可磨灭的卓越贡献,建立了不朽的功勋。
黎族人民心中的“兄弟”
海南解放初期,王昌任中共琼崖少数民族自治区工作委员会常委、自治区人民委员会委员。1951年,王昌调任徐闻县委书记,后任过其他多个职务。1962年1月,王昌回到了海南黎族苗族自治州,担任自治州人民委员会秘书长,1963年2月转任自治州委统战部副部长。
王昌的一生,很多时间在黎族地区开展工作,与黎族同胞朝夕相处,深受黎族同胞信任与敬重,是黎族同胞心中的“兄弟”。
王昌与黎族同胞的“兄弟”情谊,既是建立于他在战场上与黎族同胞的并肩作战之中,也是建立于平日里他对黎族同胞的关心爱护之上。王昌和廖之雄初到白沙时,有一次觉察到有叛徒要刺杀王国兴,为了避免王国兴遭遇危险,他们当机立断让王国兴搬家并布控抓住了行刺的叛徒,这件事使王国兴等白沙起义首领受到很大震动,对王昌和廖之雄越发信任。王昌任儋白边区区长时,白沙起义首领的数十名男女老幼家属转到儋白边区安顿。王昌亲自探望和安抚这些黎族同胞,想方设法帮助解决他们面临的困难。黎族同胞对王昌的周到安排心怀感激和信赖。王国兴把自己年仅12岁的儿子王家贤交给王昌,委托王昌送到琼崖纵队接受教育和锻炼。王国兴紧紧握住王昌的手说:“妚实(王家贤的乳名)现在就交给你了,你把他送到革命队伍,跟着共产党,跟着红军,我就放心了。”1949年秋,白沙县牙叉乡乡长蒲茂押解被指控为国民党特务分子的两名黎族群众回乡府驻地海旺村,准备进行公审法办。蒲茂顺道进入县府探望王昌。王昌见到蒲茂并得知他此行的使命后,一再提醒蒲茂要以事实为准绳,切不可冤枉好人。听了王昌的指点,蒲茂回到乡里多次深入群众调查取证,最后查明这两位黎族同胞的确是清白的。蒲茂将情况上报工作团,解除了两位黎族同胞的“特务”罪名,保住了他们的性命。事后,群众对王昌爱护黎族同胞此举深表佩服。解放后王昌在海南黎族苗族自治州工作期间,从不以功臣自居,不争名利,一仍其旧尽心尽力为五指山区人民群众谋福利。
民族地区的工作具有一定的特殊性,只有真正关心少数民族同胞的人,才有可能做好民族团结工作,得到少数民族同胞的认可。上面的例子折射出的,便是王昌身上所具有的真诚关心和对待少数民族同胞的品德和作风。正因如此,人们公认王昌是民族团结的典范。
1982年3月15日,为党的事业奋斗终身的王昌在海南黎族苗族自治州逝世,终年67岁。自治州委、州政府根据王昌多年来在五指山区的工作表现以及自治州人民的意愿,决定以黎族的最高礼仪给予厚葬。按照黎族的风俗,王昌遗体被披上了黎族同胞最珍贵的黎锦。出殡当天,数十名神枪手有组织地一路鸣放粉枪为王昌送行,直至下葬事毕。
黎族同胞视为“兄弟”的王昌,成为了海南黎族苗族自治州历史上,第一个被黎族同胞按照自己民族的隆重殡葬仪式安葬的汉族领导干部。(作者陈有济 编辑梁娥 吴宗绩)
旧事新说
王昌故里行
夏至的一天,我们来到王昌故里——光村镇顿积村委会红权村。
这是一个有着独特风光的海边小村,村里,几百年以上的古树成片成林,随处可见。树阴下,是硬化好的环村路,干净的村道上,村民或散步、或乘凉,宁静又祥和。村子临海而居,在村里徜徉,有海风徐徐拂面,凉爽而惬意。村的外围,是洁白柔软的沙滩,一望无际的沙滩上,是闻名全国的光村沙虫栖息地和村民赶小海的地方,波光粼粼,浪花朵朵。王昌就在这个美丽的村子里长大。父亲王炳宸,长期从事乡村教育工作。曾任过光村警察局长(当地叫座局),县参议员等,为人和善,办事公道,深得乡人拥戴。王昌从小天资聪明,活泼好动,孩提时代喜欢同村里的小孩游戏、唱歌、摔跤、上山捉鸟、下海摸鱼,被村里人称为“小贤爸”(小个子)“孩子王”。稍懂事后随父从师,7岁起正式入顿积小学读书,与黄正容、洪建勋、王守邦等同窗;1933年秋儋县初级中学毕业,跟洪建勋、林木青等为校友。以后出任光村小学教员、顿积小学校长。在校时品学兼优,从教后教书育人,深受童子欢迎。
从读初中时候起,王昌就经常同进步学友结伴,谈论国事,参加爱国活动。毕业任教后更多同光村地区的共产党员黄金容、王槐铭、林蔚然(又名林王精)等接触,接受进步思想教育。1935年后还入股苏村瓜地的万安农场,以农场为掩护,参加党的地下活动。1938年7月,由黄金容介绍,正式加入中国共产党。1939年,在抗日烽火中参加琼崖独立总队,同符志行等同志一道从事部队的政治工作,开始了艰苦、漫长的革命生涯。
抗战期间,从部队转地方后,先在临儋党政机关工作,同符志行、王怡亭等同志创建琼西大南区抗日民主根据地,领导群众进行艰苦卓绝的对敌斗争。1943年秋,受中共琼崖特委派遣,同廖之雄等潜入白沙县,协助领导白沙起义后受挫的黎族领袖王国兴、王玉锦等重整队伍,坚持斗争,为创立儋白边区及白沙县民主政权,开辟五指山革命根据地,迎接海南解放作出了重大贡献。
王昌在村里的故居,有他的一尊雕像,雕像安放在一棵百年玉兰花树的旁边,春夏秋冬,春去冬来,满树淡淡的玉兰花香弥漫四周,落下的花朵,粉的、白的洒满一地,安静地陪伴着栩栩如生的雕像,故居已没有王昌的家人,但每天有村里的人来这里打扫卫生,整个故居窗明几净。
村里人告诉我们,王昌很年轻的时候就外出参加革命,把自己的一生都献给了海南的解放事业,在村里生活的时间并不多,但村里的老人经常会在古树下面讲王昌的革命故事,讲得最多的是他如何团结黎族同胞跟着共产党闹革命,黎族同胞如何把王昌当作自己的亲兄弟对待,王昌历时四十余载的革命生涯成了全村人的自豪和骄傲。
现在的红权村,生活着王、羊、苏、陈、简等十多个姓的村民,大家互敬互爱,和睦共处,共同发家致富。如今,村里建起了1000多亩的优质沙虫基地,产出的沙虫远销国内和日本、东南亚,产品常常供不应求,靠着养沙虫,全村人都过上了幸福的日子。(记者梁娥 吴宗绩)
红权村古树成片。记者 何文新 摄
您访问的链接即将离开“儋州市人民政府网”门户网站,进入非政府网站
是否继续?
儋州市人民政府网 主办:儋州市人民政府办公室 运行管理:儋州市大数据管理中心 [网站地图]
网站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898-23335533、0898-12345 政府网站标识码:4690030002
联系邮箱:dzxxzx1809@163.com 琼ICP备10200120号-6 琼公网安备 46900302000004号
电脑版|手机版
版权所有:儋州市人民政府网
主办单位:儋州市人民政府办公室
运行管理:儋州市大数据管理中心
开发维护:海南信息岛技术服务中心
网站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898-23335533、0898-12345
联系邮箱:dzxxzx1809@163.com 琼ICP备10200120号-6
琼公网安备 46900302000004号
政府网站标识码:4690030002 琼ICP备10200120号-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