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14-01-22 19:06
政 府 工 作 报 告
——2014年1月22日在儋州市第十四届人民代表大会
第 五 次 会 议 上
儋州市人民政府市长 林 东
各位代表:
现在,我代表市人民政府向大会作工作报告,请予审议,并请各位政协委员和列席人员提出意见。
一、2013年工作回顾
2013年,市政府紧密团结和带领全市各族人民,深入学习贯彻党的十八大、十八届二中、三中全会和习近平总书记视察海南重要讲话及省第六次党代会精神,紧紧围绕加快建设海南西部中心城市的目标,以抓投资上项目、调结构促转型、打基础强后劲、惠民生保稳定为重点,攻坚克难,创新实干,有力推动了全市经济社会健康快速协调发展,圆满完成了市十四届人大三次会议确定的各项目标任务。
综合经济实力进一步增强。实现全市生产总值195.23亿元,比上年增长9.4%,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97.78亿元,增长6.5%;第二产业增加值28.4亿元,增长12.3%;第三产业增加值69.04亿元,增长12.4%。地方公共财政预算收入11.6亿元,增长27.4%,增幅居全省第6位。74个市重点项目完成年度投资90亿元,增长24%;17个省重点项目完成年度投资60亿元,占年度计划169%,投资完成率居全省第1位;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100.2亿元,增长33.6%,增幅居全省第6位。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51.6亿元,增长14.1%。农民人均纯收入8741元,增长12.6%;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1362元,增长9.3%。城乡居民储蓄存款116.9亿元,增长12.4%。银行各项存款余额首次突破200亿元,达207亿元,增长15.9%。银行各项贷款88.2亿元,增长30.4%。
产业发展步伐进一步加快。传统农业加快向现代特色高效农业转型。建成了3000亩雪茄烟叶、4600亩花卉苗木、100户特种养殖、300口深海网箱养殖等一批高效示范基地,发展了灵芝、和牛、山猪、七彩山鸡等一批特色产业,组织27艘渔船开展了海南规模最大的一次赴南沙捕捞作业。建成中国首个雪茄烟叶种植示范基地,成功举办首届海南雪茄文化节。连续7年获得国务院生猪调出大市奖励,连续5年被评为“粮油大市”,荣获“中国金钱龟之乡”和“中国温泉黑猪之乡”称号。新型工业快速发展。儋州工业园区列入省重点产业园区,齐海混凝土管道和明成100万吨水泥粉磨站及100万吨矿粉加工项目建成投产,中化橡胶二厂搬迁新建、长润建筑玻璃深加工、金路200万吨旋窑水泥等项目加速推进,新增超亿元工业企业4家,达13家,全市工业增加值14.48亿元,增长10.3%。现代服务业加快发展。旅游业长足发展,海花岛旅游综合体、光村雪茄风情小镇、兰洋温泉养生度假区、东坡文化旅游区一期、望海国际广场等一批项目加快推进,旅游、房地产、热带农产品“三大促销”活动在北京等多个大城市举办,全年接待过夜游客72万人次,旅游总收入6.1亿元,分别增长13%和29.5%;房地产稳步发展,商品房施工面积46.26万平方米,实现销售面积35.79万平方米;现代商贸物流体系不断完善,基本建成了西部农产品仓储物流中心、木棠农产品集配中心、西部家居建材博览中心、儋州—沈阳商流链条等一批物流项目,开工建设了万国、鼎尚、夏日等一批城市商业综合体项目;光大银行、交通银行进驻儋州,保险、邮电、通信等行业发展势头良好。
城乡基础设施进一步完善。深入实施“科学规划年”,完成或基本完成了16个镇、275个行政村、1431个自然村规划以及“双城”控规、3个风情小镇启步区控规、乡村旅游和产业园区总规的编制。那大城区新建或改扩建粤海铁路儋州站出口路等市政道路25条,铺设市政排污管网15.9公里,安装路灯5000多个,建成垃圾转运站2座。滨海新区“五横两纵”核心路网基本建成,儋州•洋浦大桥主桥合龙,南连接线环境综合整治进展顺利,城市雏形日益凸显。建成光村等6个镇“一镇一街”项目。开工建设农村公路142.6公里,农网改造377.29公里,防渗硬化水利渠道203.7公里,维修除险加固山塘水库40宗,实施防洪防潮工程2个,整治田洋2.67万亩。积极配合推进省重点交通设施项目建设,儋州机场选址梅花岭通过初审,西环高铁启动了“三电”及管线改迁工程,万宁儋州洋浦高速公路即将全线开工。
生态文明建设进一步加强。深入开展国家卫生城市与国家园林城市“双创建”和“绿化儋州”大行动,造林绿化6.2万亩,森林覆盖率54.8%,建成区人均公共绿地面积9.71平方米。启动100个文明生态村建设,提升了木棠铁匠、雅星通蕊等文明生态村档次。推进农村清洁工程,建成南丰等4个镇垃圾转运站,启动建设2509个农村垃圾收集池,村村配有保洁员,农村改厕2000座,给予全市环卫工人高温补贴并安排体检。节能减排收效明显,淘汰2家造纸企业落后设备,推广节能灯24.5万个,新增太阳能建筑30.5万平方米,建成10个生态治理工程,开工建设2个人工湿地处理工程,完成3家企业废气、废水治理,推进51家养猪场减排项目建设。
重点领域改革进一步深化。行政审批“三集中三到位”改革有效推进,36个部门390项行政审批服务事项进入市政务服务大厅,审批时限压缩41.8%。国有企业改革稳步推进,基本完成市社会福利厂、市城市开发建设总公司、新英盐场、白马井盐场等4家市属国有企业的改制关闭,注资2亿元组建市文旅公司,引进社会资本对儋融担保公司进行资产重组。深化农村土地改革,开展农村土地权属和土地承包经营权确权登记试点工作,设立农村土地承包纠纷仲裁庭。扎实推进财政“三项改革”,我市入围财政部首次全国县级财政支出管理绩效考核排名前200名。不断完善惠民殡葬改革制度。完成三都镇划入洋浦管理移交工作,建立儋州洋浦财政收入共享机制。
改善民生力度进一步加大。全年对民生领域投入35.68亿元,占全市地方公共财政支出总额的78.37%。教育改革和发展取得新成绩,改造维修校舍5.6万平方米,建成市特殊教育学校,资助6503名贫困优秀大学生,率先在全省提高民族地区边远山区教师生活待遇。社会保障和促进就业取得新进展,新农合参合率达98.77%、新型农村养老参保率达96.7%、城镇居民基本养老参保率达97%,解决了一批下岗失业人员和就业困难人员再就业问题。保障性住房建设成效显着,全省城镇保障性安居工程工作现场会在我市召开。卫生医疗事业进一步发展,西部中心医院一期工程基本建成,省农垦那大医院和那大镇医院已经开展先诊疗后付费试点工作,200家医疗机构实施了国家基本药物制度,率先在全省投入使用公安监管医院。人口计生工作继续保持全省先进。文化体育事业稳步发展,获得“中国书法之乡”称号,完成农民健身工程26个、电视入户1.5万户、广播进村208个,成功举办2013年儋州国际马拉松赛、中国马拉松年会和全省首届武术锦标赛等重大体育活动。我市拳击运动员麦清贤获得12届全运会52公斤级冠军。
圆满完成了省市两级十大为民办实事,兑现了政府的承诺。完成峨蔓镇多业村等4个贫困村整村推进,解决一批贫困村、老区村的交通难、饮水难、生产难等问题,减少贫困人口6100人;开工建设保障性住房1637套,改造农村危房1215户、库区移民危房529户;按规定提高了农保、新农合、城市低保、农村五保户的月差标准,建成市托老院并增加床位140张;城镇新增就业人员8457人,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11967人;新增常年蔬菜基地4500亩,新增平价商店和平价专区4个,升级改造农贸市场3家;改建和增设幼儿园29所,建设镇公办中心幼儿园5所,免除2498名在校中职生学费;建成4个镇中心水厂、67宗农村人畜饮水安全工程和5宗“膜法”农村饮水安康工程,解决16.7万人饮水安全问题;发放农民小额贷款财政贴息资金567.87万元,扩大农业保险财政补贴险种达11个;超额完成6000对夫妇孕前优生健康检查和地中海贫血筛查诊断,对6名失聪儿童实施手术,完成3个镇卫生院及22个村卫生室标准化建设;开工建设县道砂土路58.76公里,通车28.51公里。
精神文明和民主法制建设进一步提升。深入开展“海南文明大行动”儋州行动,涌现出了“全国最美乡村教师”王金花、省优秀纪检干部牛开成及省道德模范韦欢娥、陈考湘、李东明等一批先进典型。自觉接受人大法律监督、工作监督和政协民主监督,办好了人大代表建议和政协提案。第七届村级换届选举工作顺利完成。“六五”普法新模式的成功经验得到全省推广。在全省率先实行市镇两级公务接待费用公开。集中整治“庸懒散奢贪”和纠正行业不正之风扎实有效。在18个有行政审批和执法权限的单位开展清理整顿试点工作。审计监督有效促进行政权力依法理财、依法管理。大调解机制不断完善,投入4亿多元,解决阻碍重点项目推进问题108个,处理信访事项485宗,排查化解矛盾纠纷1213宗,调处成功率97%。大力打击违法建筑,立案查处75宗,没收和拆除违法建筑物12.8万平方米。加强“平安儋州”建设,依法严厉打击“两抢一盗”、黄赌毒等犯罪行为,侦破一批案件,人民的安全满意度不断提高,连续4年被省评为“社会管理综合治理工作优秀市县”,全省“化解矛盾纠纷、深化平安建设”现场会在我市召开。应急管理、安全生产、防震减灾、质量监督、食品药品监管、市场秩序整顿、民族宗教、外事侨务、机构编制、人事、统计、档案、市志、气象、人防、广电、全民国防教育、民兵预备役建设、双拥等各项工作均取得较好成绩。
各位代表!过去一年,儋州在应对复杂形势和严峻挑战中逆势上扬、加快发展,是省委省政府和市委正确领导的结果,是市人大及其常委会、市政协大力支持的结果,是全市人民团结奋进的结果,也是驻地军警官兵、驻市单位、各民主党派、工商联、无党派人士、各人民团体、社会各界人士以及老干部支持帮助的结果。在此,我代表市人民政府,向全市各行各业辛勤劳动、乐于奉献的广大党员干部群众,向所有关心支持儋州改革发展稳定的各级领导、各位人大代表和政协委员以及各界朋友,表示衷心的感谢和崇高的敬意!
在看到成绩的同时,我们也清醒地认识到面临的困难和问题。主要是:产业结构还不够优化,大项目、好项目偏少;城乡基础设施相对落后;保障和改善民生工作与群众的期盼还有差距;完成节能减排任务的压力较大;影响社会和谐稳定的因素仍然存在;干部作风建设有待进一步加强,发展环境有待进一步优化,政府自身建设仍需改进。这些内部问题与外部矛盾相互交织,增加了推动改革发展稳定的难度。对此,我们将高度重视,强化措施,认真解决。
二、2014年主要工作任务
2014年,是全面深化改革的开局之年,也是我市加快发展、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要一年。市政府工作的总体要求是: 认真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十八届三中全会、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和省委六届五次全会精神,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把改革创新贯穿于经济社会发展各个领域各个环节,按照省委省政府对儋州工作提出的一系列要求和市委十一届四次全会作出的工作部署,深入实施“一市双城三大功能区”发展战略和“调优做精第一产业、发展壮大第二产业、重点突破第三产业”发展思路,着力稳增长、转方式、抓改革、惠民生、强管理、保稳定,全力推动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文明建设和政府自身建设,努力开创儋州科学发展、绿色崛起的新局面。主要预期目标是:全市生产总值增长10%以上;地方公共财政预算收入增长15%以上;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增长25%以上;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13%以上,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10%以上,农民人均纯收入增长11%以上,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3%以内,居民消费价格涨幅控制在5%以下,节能减排指标控制在年度计划以内。
实现上述目标任务,要统筹兼顾,突出重点,扎实做好以下七个方面工作。
(一)优化投资结构,推进经济转型升级,在建设实力儋州上实现新突破
今天的投资结构就是明天的产业结构、税收结构。以优化投资结构为抓手,着力转方式调结构,提升发展的质量和效益,进一步增强儋州综合经济实力。
千方百计扩大“三农”投入。一是加大农业品牌创建投入。今年投入4000万元,支持产业化、规模化农业创立品牌,支持发展金钱龟、山猪、娃娃鱼等特色产业和灵芝等林下经济,打造“一村一品”,争创全省现代特色农业范例;强化农业龙头带动,扩大雪茄烟叶种植达5000亩、花卉种植达1万亩、冬季瓜菜种植达20万亩、龟鳖养殖达200户、黑猪养殖达30万头、山猪养殖达3万头、新增水产养殖1000亩、更新改造大型渔船20艘,加强与热带农业科学院、儋州国家农业科技园区合作,推动农业向“集约化、设施化、精细化、生态化、品牌化、标准化”发展,努力把现代特色农业打造成为儋州经济的一张“王牌”。二是整合涉农资金集中投入农业基础设施和龙头加工企业及农民合作社等新型经营主体。安排4.37亿元农林水资金,整合国土、农综、扶贫等资金,规范引入社会资本,继续实施松涛灌区续建配套与节水改造、中北部地区水利、小型病险水库除险加固、北门江雅拉河段防洪综合整治等工程,开工建设排浦防潮堤和光村杨桥江、春江防洪堤以及2宗中小河流治理重点县项目,整治农田2.35万亩。加快推进中国雪茄烟草示范基地、西部国际园林、西部国际兰花博览园等项目建设,支持农民合作社组织开拓市场。三是落实各项强农惠农富农政策。深入实施《关于促进农民增收的实施意见》,争取1亿元以上各项惠农补贴,积极发展农村资金互助社,开展农民以土地、劳动力、资金、技术等生产要素入股试点,因地制宜培育一批专业大户、家庭农场等新型主体,促进农民收入再上新台阶。
加大新型工业投入。一是加大园区基础设施建设投入。安排资金1.3亿元,申请贷款10亿元,积极争取省园区发展专项资金补贴,加快推进儋州工业园区“一园两区”基础设施建设,积极推进儋州创意产业园、滨海新区高新技术园区前期工作,推动工业园区化、园区工业化。二是积极引导企业加大生产建设投入。确保明成“双百”水泥、齐海混凝土管道等项目达产,确保中化5万吨橡胶系列加工、金路200万吨旋窑水泥粉磨站、长润建筑玻璃深加工等项目竣工投产,推进金星浓缩乳胶加工、华运水泥制品、蓝岛90万吨工业废渣微粉加工、锆矿洗炼等项目开工建设,引导南华糖业、中化橡胶等企业挖潜技改发展循环经济,增加新的工业产能。三是深入开展“企业大巡诊大帮扶”活动。积极帮助中小微企业解决融资、用水、用电、治安等困难。力争年内新增超亿元工业企业2家,完成小微企业上规模3家、“个转企”50家。
加大现代服务业投入。加大重点旅游项目和新兴旅游业态投入,加快推进海花岛旅游综合体、东坡文化旅游区一期、海南峨蔓湾国际艺术中心、兰洋温泉养生度假区、望海国际广场、重庆建工五星级酒店等项目建设,加强与琼北旅游合作组织的深度融合,大力发展乡村游、森林游、自驾游等旅游新业态,深入开展旅游、房地产、热带农产品“三大促销”活动,争取接待游客和旅游收入分别增长12.5%和14%,把旅游业打造成为儋州的支柱产业。加大现代商贸物流业投入,强力推进火车站商贸物流区、鼎尚时代广场、夏日国际商业广场、儋州骑楼小吃街、衍宏万国大都会等项目建设,启动商贸物流一条街建设,打造海南西部中心商贸物流区。引导房地产业提高经营性比重,巩固提升房地产对经济的拉动力。大力推动金融保险、家政服务、康体健身、文化娱乐、电子商务等现代服务业发展。继续推进“万村千乡市场工程”和“新农网”工程,引导商贸龙头企业到农村建设农资、消费品等连锁网络。新建平价商店和平价专区6个,标准化改造海头、新州、万福等3家农贸市场。
强力推进重点项目建设。继续深入实施“项目建设年”,优先保障重点项目建设的用地、用海、用林、用电、用水等需求,确保85个市重点项目完成110亿元年度投资、17个省重点项目完成67.5亿元年度投资。想方设法争取上级财政资金及国外贷款,充分发挥市城投公司、市文旅公司、滨海新区投资公司等平台作用,积极引入民间资本,创新招商引资方式,促进项目落地建设。
(二)统筹城乡发展,积极稳妥推进新型城镇化,在建设宜居儋州上实现新突破
城镇化是现代化的必由之路。按照“科学规划前提、基础设施配套、特色产业支撑、公共服务保障、特色文化包装、绿色田园环抱、社会多元投资、打造营销品牌、吸引外来消费、农民当地就业”的路子,紧密结合市情,积极稳妥推进新型城镇化。
坚持科学规划先行。面向儋州洋浦融合发展建设海南西部中心城市的战略目标,充分发挥儋州的比较优势,继续抓好《儋州市城市总体规划(2011—2030)》修编和工业港区控规、绿地系统及消防系统等专项规划编制,完成儋州旅游线路、城乡公园等规划,尽快制定出台《儋州市新型城镇化发展规划》,促进城镇化与生态文明、历史文化、特色产业等方面有机融合。
完善城镇基础设施建设。计划投入35亿元,以“双城”为重点,加快完善交通、电力、供气、通信、污水及垃圾处理等公共基础设施建设。开工建设滨海二道、雅拉河大道及其路网工程等项目,建成儋州•洋浦大桥、滨海大道配套工程、粤海铁路儋州站出口路、迎宾大道、紫薇路、振兴北路、雅拉路等项目,完善建设北路等一批“断头路”建设,改造东兴社区滑地片区等20个“城中村”给水管网。建成南丰等5个镇“一镇一街”项目,开工建设县道砂土路60.6公里,建设农村公路连通工程45公里。新建续建大雅、大成、白马井、富克等4个水厂管网延伸工程。建成李坊220千伏变电站及城农网改造工程和滨海新区天然气管道供气工程。积极把公共交通运营线路延伸至边远镇村,促进交通公共服务均等化。加快社会信息化基础设施建设,提高城乡信息化水平。积极配合加快推进西环高铁、万宁儋州洋浦高速公路建设,加快推进儋州机场建设前期工作。
积极开展新型城镇化试点工作。按照“先试点、分步走”的原则,重点完善兰洋、光村、中和、八一等风情小镇的产业布局、产业培育和公共服务设施建设,积极研究制定小城镇发展的资金、人才等扶持政策,探索走出一条以风情小镇带动现代服务业转型升级、农民当地就业的新型城镇化路子。扶持发展木艺、石雕、花卉等专业村,规划美丽乡村建设,培育和庆镇美万新村、大成镇新营村、那大镇石屋村、茶山村和南丰镇马岭排村等一批美丽乡村示范点。
推进区域协调发展。加强地方与垦区、洋浦、两院、松涛的资源整合,促进区域统筹协调。扎实推进新农村建设,创新扶贫开发手段,加大对民族地区、边远山区、革命老区、退场队村庄的支持力度,扶持一批村庄完善生产生活条件。
(三)坚持生态立市,大力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在建设绿色儋州上实现新突破
青山绿水、碧海蓝天是儋州的“金饭碗”。强化生态立市的理念,把生态文明建设融入经济社会发展全过程,让儋州天更蓝、海更碧、水更清。
加快推进生态建设。深入开展“绿化儋州”大行动、国家卫生城市和国家园林城市“双创建”活动,推进银河公园、儋阳森林公园、滨海公园综合体建设,植树造林1.2万亩。加大文明生态村建设,年内创建文明生态村61个,完善提高50个。做好创建省级卫生镇、卫生村、卫生先进单位工作。继续开展巩固除“四害”达标活动。农村改厕5000座。
加强环境治理和生态保护。加大对取水、河砂开采、水土保持、排污、乱砍滥伐、乱挖乱建、破坏海洋生态等事项的执法监管力度,规范禽畜规模养殖污染治理,严肃查处环境违法行为。落实生态文明建设责任制,完善生态补偿机制,建立环境治理和生态修复制度,严守生态保护红线。
着力强化节能减排。加快淘汰落后产能,鼓励发展低碳技术、节能环保产业和绿色经济。加快推进那大城区污水处理二厂改扩建工程、污水管网工程、生活垃圾焚烧发电等项目建设,加强乡镇污水处理项目建设,开展松涛水库周边连片村庄环境综合整治,建成新英、光村等2座人工湿地,努力消减主要污染物排放量,加强农业减排监督和管理工作,确保减排任务全面完成。
(四)勇于担当责任,深入落实全面改革措施,在建设活力儋州上实现新突破
改革是推动儋州发展的根本动力。深入学习贯彻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精神,按照全省“全面深化改革年”的工作部署,以最大的决心和勇气全面深化改革,力争在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实现突破。
深化行政管理体制改革。理顺食品药品监管体制,完善工业园区管理机制,力争恢复新英镇行政建制。推进行政执法体制改革,相对集中执法权,力推成立综合执法局。全面完成事业单位分类认定工作,推动事业单位建立法人治理结构。推进政府购买服务。推行镇村两级政务便民服务站点建设。
深化行政审批制度改革。继续清理精简行政审批事项,全面推进网上审批,确保全市行政审批事项减少30%以上,网上审批覆盖率60%以上,行政审批提速20%以上。
深化农村改革。继续深入开展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确权登记颁证和农村集体土地共有宗地分割确权登记发证工作,审慎稳妥开展农村承包地、宅基地和集体建设用地流转试点工作,积极推动以维护被征地农民合法权益为核心的征地制度改革,积极探索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农民住房财产权抵押贷款的有效途径。
深化国企国资改革。完成兴源电子厂、白马井港务公司、水产供销公司、乳胶厂等企业改制关闭,推动市城投公司、市文旅公司、滨海新区建设投资公司、园区建设投资公司等国有独资公司完善法人治理结构,开展地方国营农林场改制试点工作。鼓励非公有企业参与国有企业改革,发展混合所有制企业。
深化财税体制改革。改进预算管理制度,实行部门预算和“三公经费”公开。建立市、镇级事权与支出责任相适应的制度。建立结转结余资金定期清理机制,加大统筹使用力度。清理规范税收优惠政策,推进“营改增”工作。坚持量入为出,逐步将地方债务纳入财政预算,实行分类管理和限额控制,防控债务风险。建立采购专家库,进一步完善政府采购制度。
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统筹推进医疗保障、医疗服务、公共卫生、药品供应、监管体制综合改革。继续推进公立医院改革试点。加快公立社区卫生服务机构规划建设,完善合理分级诊疗模式,逐步建立社区医生和居民契约服务关系。取消以药补医,理顺医药价格,建立科学补偿机制。健全大病医疗保险和疾病救助制度。鼓励社会办医。推进医师多点执业。
深化旅游管理体制改革。进一步完善旅行社管理体制,积极培育发展旅游行业协会、龙头旅游企业,加强旅游监管,切实维护游客及旅游从业人员的合法权益。
(五)解决群众困难,着力保障和改善民生,在建设幸福儋州上实现新突破
坚持改革发展为了人民、改革发展依靠人民、改革发展的成果由人民共享的民本宗旨,用新增财力的80%投入民生,下大力气解决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问题,提升人民群众的幸福指数。
优先发展教育事业。推动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加快教师继续教育培训中心、西部中学、市示范性综合实践基地建设,建成市青少年校外实践基地。推进学校标准化、规范化建设。建设市幼儿园和排浦、木棠、峨蔓、中和、南丰等5所镇中心幼儿园,提供学前教育学位2400个。对符合规定的中等职业教育学生全部实行免学费教育。
大力发展医疗卫生和人口计生事业。加快推进市中医院优抚住院大楼、市疾控中心业务用房以及木棠等3个镇急救点建设,建成西部中心医院。推进中医药建设,开展乡村卫生一体化试点,完善卫生应急体系建设,健全第三方处理医疗纠纷机制。落实计划生育基本国策,稳定低生育水平,综合治理出生人口性别比,提高出生人口素质。
积极推进城乡文化建设。加强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继续举办“一节两赛”等大型文体活动,打造儋州特色文化精品,加快儋州画苑、儋州历史博物馆、村级文化室等公共文化设施建设,启动儋州群艺馆、体育公园、少儿活动中心前期工作。加强基层文化站(室)机构和人员配备,强化文化市场管理,扶持和培育文化产业。
加强就业和社会保障工作。实施积极的就业政策,新增城镇就业人员8500人,转移农村劳动力就业10000人,培训失地农民及下岗职工等群体5000人。完善社会保障体系,不断提高职工社会保险和城乡居民养老保险、医疗保险参保率,开展职工医疗互助工作,将完全失地农民和被征地农民纳入社会保障体系。提高新农保基础养老金水平,有计划推行基本医疗保险总额预付制度。完善养老体系,规范低保动态管理,提高城乡低保月补差标准。推进殡葬改革,加快公益性墓地建设。
继续办好十件民生实事。一是实施雅星镇合罗村、大成镇瑞图村、和庆镇文卷村、东成镇吴村等4个贫困村整村推进扶贫开发。二是开工建设以公租房和廉租房为主的城镇保障性住房1086套,农村危房改造2000户。三是从2014年7月起,提高全市5.88万新农保领取待遇人员基础养老金月标准。四是适时启动城乡低收入群体补贴与物价上涨挂钩联动机制。五是改善艰苦边远地区教师教学和生活条件,增加高中学位500个。六是新建30处农村安全饮水工程,解决1.65万人饮水安全问题。七是对全市农民小额贷款按不低于5%贴息率给予财政贴息,实现农业保险财政补贴14个险种全覆盖。八是为3个镇卫生院配备救护车,开展国家免费孕前优生健康检查和地中海贫血筛查诊断服务。九是为困难群众和农民工提供法律援助。十是投入100万元建设行政村村邮站。
(六)健全体制机制,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在建设和谐儋州上实现新突破
稳定是推动改革发展的前提。始终把维护稳定作为基本任务,认真按照全省“科学管理年”的部署,全面加强社会管理,务求取得新成效。
健全矛盾纠纷排查调处机制。积极发挥群团组织和街道、社区、村委会的基础作用,推进政社分开,激发社会组织协同社会管理的活力。完善人民调解、行政调解、司法调解联动工作体系,建立健全调处化解矛盾纠纷综合平台。落实信访工作责任制,妥善解决重大信访问题,及时有效预防和化解社会矛盾纠纷及不稳定因素。
加强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围绕治安乱点开展专项调查,组织开展打击黑恶势力专项行动。严厉打击涉枪涉爆犯罪,坚决收缴非法枪支弹药。重拳打击“两抢一盗”犯罪,深入打击电信网络诈骗犯罪和赌博违法犯罪活动,大力整治娱乐场所涉毒问题,推进“无毒社区”创建活动。完善“海岛型立体化治安防控体系”,推进实施社区警务战略。创新重点项目服务保障机制,建立实有人口动态管理机制。
深入开展“五大专项整治”活动。一是大力整治交通秩序和环境卫生。重拳打击“黑车”,大力整顿二轮摩的,规范出租车管理,解决交通不畅和安全隐患问题;开展环境卫生大整治行动,抓好城乡结合部、“城中村”和新英墟等重点部位、重点地区环境整治,解决“脏乱差”等问题。二是大力整治违法建筑。以滨海新区和那大城区为重点,加快南连接线拆违、“城中村”和棚户区改造,解决违法抢建抢种、乱搭乱建等问题。三是大力整治旅游市场。重点整治旅行社不履行合同、“黑车黑导”、欺客宰客、导游服务质量低劣和宾馆酒店冒用高星级、发布虚假广告等行为。四是大力整治房地产市场。规范房地产开发秩序,整顿房地产虚假广告,重点解决历史遗留办证难、不公平交易等问题。五是大力整治闲置土地。全面清理收回批而未征、征而未供、供而不用的土地,全面追缴土地出让金,进一步盘活闲置土地,保障推进城镇化的建设用地需求。通过“五大专项整治”,着力完善长效的工作管理机制。
加强和深化安全生产工作。进一步强化安全生产“红线”意识,坚持“管行业必须管安全、管业务必须管安全、管生产必须管安全”的原则,落实镇和农林场属地管理、部门行业监管和企业主体责任,依法严厉打击非法违法、违规违章行为,加强应急管理,防范和遏制较大安全事故的发生。坚持实行最严厉的处罚制度和问责制度,切实保障食品药品、农产品等消费安全。
继续做好关心下一代、民族宗教、外事侨务、老龄、残联、档案、市志等工作。支持驻市机构依法履行职责,支持民主党派和无党派人士联谊会开展工作。深入开展“双拥”共建活动,增强全民国防意识,巩固发展军政军民团结。
(七)加强政府自身建设,努力建设人民满意的法治政府和服务型政府
提高政府服务效率,提供优质服务,是人民群众的期待和要求。对老百姓和投资者来说,最好的政策就是高效廉洁,再多的政策也不如立马就办。我们必须增强宗旨意识、责任意识和忧患意识,敢于担当,敢于碰硬,高效廉洁施政,以实际行动取信于人民群众。
转变政府职能。重点抓好权力的“接、放、管、用”,把中央放给市场的权力接转放开,把省下放给市的职能接管好,把本级政府该放的权力切实放下去、放到位,把地方该管的事情管起来、管到位,在制度的笼子把手中的权力用好。进一步理顺职责,厘清权责边界,着力解决政府职能越位、错位、交叉错位问题,推动政府职能向创造良好环境、提供优质服务、维护社会公平正义转变。
切实转变作风。坚决落实中央八项、省二十条、市二十二条规定以及中纪委下发的各项禁令,深入开展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大力纠正“四风”。大力弘扬艰苦奋斗优良传统,坚持勤俭办事,在政府自觉过“紧日子”中让人民群众过好日子。加强机关效能建设,狠抓工作落实,对确定的目标、制定的政策、部署的任务,一抓到底,务求实效。
坚持依法行政。深入开展普法活动,抓好行政复议、法律服务等工作,依托电子政务平台建设,推进政务公开、信息公开、政务服务和电子监察工作。自觉接受市人大及其常委会的依法监督和工作监督,市政协的民主监督以及社会舆论监督,广泛听取各民主党派、工商联、无党派人士的意见和建议,认真办理人大代表建议和政协委员提案。支持监察、审计、统计部门依法独立履行职责。
加强廉政建设。严格落实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认真落实领导干部个人有关事项报告制度,全面开展行政审批和执法权限的清理整顿,深入开展对国土、海域岸线、森林和水资源等重点领域突出问题的专项治理,在全市推行廉政风险防控工作,坚决查办各类违法违纪案件。
各位代表!立足新起点,实现新跨越,是新时代赋予我们的重要使命,是全市人民的共同期待。让我们在省委省政府和市委的坚强领导下,解放思想、更新观念,开拓创新、攻坚克难,为开创海南西部中心城市更加美好的明天而努力奋斗!
您访问的链接即将离开“儋州市人民政府网”门户网站,进入非政府网站
是否继续?
儋州市人民政府网 主办:儋州市人民政府办公室 运行管理:儋州市大数据管理中心 [网站地图]
网站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898-23335533、0898-12345 政府网站标识码:4690030002
联系邮箱:dzxxzx1809@163.com 琼ICP备10200120号-6 琼公网安备 46900302000004号
电脑版|手机版
版权所有:儋州市人民政府网
主办单位:儋州市人民政府办公室
运行管理:儋州市大数据管理中心
开发维护:海南信息岛技术服务中心
网站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898-23335533、0898-12345
联系邮箱:dzxxzx1809@163.com 琼ICP备10200120号-6
琼公网安备 46900302000004号
政府网站标识码:4690030002 琼ICP备10200120号-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