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12-01-14
政府工作报告
——2012年1月14日在儋州市第十四届人民代表大会
第一次会议上
代市长 严朝君
各位代表:
现在,我代表市人民政府向大会作工作报告,请予审议,并请市政协各位委员和列席会议的同志提出意见。
一、过去五年的工作回顾
过去的五年,是儋州发展史上极不寻常、极不平凡的五年。五年来,在省委省政府和市委的正确领导下,我们坚持以科学发展观统领全局,抢抓机遇,开拓进取,沉着迎接各种自然灾害的考验,有效应对国际金融危机的冲击,开创了儋州改革发展稳定的新局面,圆满地完成了市十三届人大确定的各项目标任务。
综合经济实力大幅提升。2006年至2011年,全市生产总值从71.83亿元提高到144.85亿元,年均增长11.2%;三次产业结构从59.5:13.4:27.1调整为51.7:16.2:32.1;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收入从1.88亿元提高到7.14亿元,年均增长30.6%;政府性基金收入从1914万元提高到14.56亿元,年均增长137.8%;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从18.64亿元提高到51亿元,年均增长27.6%;全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从15.61亿元提高到39.59亿元,年均增长20.6%;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从8550元提高到16524元,年均增长11.6%;农民人均纯收入从3674元提高到6577元,年均增长12.3%。投资和消费连年快速增长,财政收入连续大幅增加,基金收入实现历史性突破,经济建设实现了跨越发展。
产业发展成效显着。一是农业经济亮点纷呈。巩固发展粮油、橡胶、糖蔗、瓜菜等传统产业,建设了雪茄烟叶、芦笋、黑皮冬瓜、红南瓜、朝天椒等一批特色农业基地,连续四年获得“全国粮油大市”称号,先后获得“中国黑皮冬瓜之乡”、“中国红南瓜之乡”、“中国优质朝天椒之乡”和“中国优质蔬菜基地十强市”称号。认真落实“菜篮子”工程市长负责制,建设常年瓜菜基地2.2万亩。深入实施“农民养猪增收”和“百千万”饲养工程,引进建设雨润200万头生猪屠宰加工产业化项目、罗牛山万头种猪场、鹏翔智能化养猪场等项目,温氏带动农户养殖规模不断扩大,生猪年出栏量超过 100 万头,肉类总产量从2006年的5.52万吨增加到2011年的8.68万吨,年均增长9.5%,连续五年获得国家生猪调出大县奖励,先后获得“生猪调出大县”、“畜牧大市”称号。新造80吨以上渔船68艘、新增海水养殖5300亩、淡水养殖1万多亩,建成中投特种等一批龟鳖养殖场,水产品总产量从2006年的27.8万吨增加到2011年的35.3万吨,年均增长4.9%。全市农业总产值从2006年的66.66亿元提高到2011年的108.26亿元,年均增长8.3%。二是新型工业稳步发展。巩固发展制糖、建材、水产品加工、橡胶加工等传统工业,不断推进木棠工业园区开发建设,积极策划儋州工业园区、滨海高新技术产业园区和农产品加工物流园区,引进建设了高深橡胶、鹏跃木器、凯盛机械、蓝岛建材、龙源风电等一批工业项目,全市工业总产值从2006年的26.28亿元提高到2011年的43.37亿元,年均增长6%。三是以旅游业为龙头的现代服务业快速发展。建成了东成休闲小站、半岛体育休闲公园以及海航新天地花园酒店等9个星级旅游饭店,打造了东坡书院、松涛天湖、石花水洞3个3A级旅游景区,全市接待游客和旅游总收入分别从2006年的38.65万人次、2.36亿元提高到2011年的56.6万人次、4.05亿元,年均分别增长7.9%和11.4%。开发建设了恒大名都和金碧天下、水岸名都、中南西海岸、双联塞维亚、福安白马湾·滨海花园等一批高品质商品住宅小区,建成了大勇商业文化广场、阳光巴洛克商城,成功举办了儋州粽王美食文化展示、儋州“十大特色菜肴”和“十大风味小吃”推选活动,进一步提升了儋州美食的品位和美誉度。商贸物流产业不断发展,交通运输、金融、保险、电信等服务业日益繁荣。引进世茂、雅居乐、印尼力宝、宝安、碧桂园、兆南等大企业,为我市产业发展增添了后劲。
基础设施日臻完善。一是城镇化进程日益加快。修编了城市总体规划,高标准改造了北部湾大道和中兴大街,开工建设了白马井—洋浦跨海大桥及南连接线、中兴大街西延线和滨海大道等一批城市重大基础设施项目。那大城区新建和改造了兰洋北路、中华路、文化路、幸福路、东门路、解放南路等多条城市道路,建成了市民文化广场,建成区面积从2006年的25平方公里扩展到2011年的28平方公里。滨海新区启动了7条核心区市政道路和给排水系统、燃气管网、供电、安置区等基础设施建设,初步形成了城市雏形。启动了白马井渔业风情镇、中和历史文化古镇、东成旅游休闲小镇、兰洋温泉风情镇等“四个特色镇”建设,全市城镇化率达到44.85%。二是农村面貌明显改善。除险加固水库14宗,硬化渠道204.8公里,治理水土流失28平方公里,完成农村饮水安全工程145宗,连续四年获得“全省农田水利基本建设先进市县”称号。整治农田9.2万亩,开发整理土地7.5万亩,建成“农村畅通工程”919公里,新建卫生厕所42850座。全市65%的自然村开通了广播电视,固定电话、移动电话实现全覆盖,农村电网改造基本完成。
生态环境保护扎实推进。拆除4家水泥厂立窑生产线、28家实心粘土砖厂,关停2家糖厂。建成垃圾处理场1个、污水处理厂2个、人工湿地工程4个。文明生态村从2006年的409个增加到2011年的802个,占自然村总数的51.9%。绿化造林70.95万亩,森林覆盖率达到52.44%,城区绿化覆盖率达到46.5%,全市环境、大气、水体质量保持较好水平,“十一五”节能减排工作得到了省委省政府的充分肯定。
改革开放力度加大。推行市直单位机构改革和干部人事制度改革,行政效能进一步提高。积极承接行使省下放的197项行政管理权限,有序将30项县一级行政管理事项下放到乡镇,完善财政体制改革,激发了乡镇发展活力。“一卡通”、财政部门预算、国库管理、行政事业单位人员津补贴及事业单位绩效工资制度改革稳步实施。推进国有企业改革,完成了白马井渔机厂等52家国有企业的改制。加快集体林权制度改革和农村综合改革,集体林权制度改革工作获得全省一等奖。推进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在全市37家基层卫生院和农场医院实行国家基本药物制度,基层卫生院综合改革第一阶段工作基本完成。教育、文化、食品药品监管体制改革不断深化。积极扩大对外开放,开展与“珠三角”等区域的合作,与美国力湖市、越南下龙市结成国际友城,与安徽省合肥市结成国内友城。成功举办首届东坡节、两届国际象棋大师超霸赛、两届国际马拉松赛和第十届海南岛欢乐节等大型活动,提高了儋州的知名度、美誉度和影响力。建立健全市政务中心的服务机制,成立市效能办,政务环境进一步优化。五年来,全市审批登记备案项目722个,投资计划总额达671亿元,实际投资152亿元;办理各类行政审批和公共服务事项10.3万件,群众满意率达98%。全力支持和服务洋浦项目建设,为洋浦区外大项目建设征地25007亩(含填海造地)。
民生状况明显改善。五年累计民生投入84.9亿元,年均增长49.6%,一批关系群众切身利益的基本民生问题得到较好解决。一是社会就业不断扩大。城镇新增就业21006人,转移农村劳动力就业60649人,下岗失业人员和就业困难人员再就业6818人,城镇登记失业率连续五年控制在3%以内。二是社会保障体系基本建成。建立了职工基本养老、基本医疗、工伤、生育、失业和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被征地农民养老保险制度,全面实施了新农保和城镇居民养老保险,参保率分别达到90.1%和91.6%,60周岁以上老人享受了养老保险待遇。“五保户”实现了应保尽保。新农合和城镇医保覆盖率分别达到97%和93%。三是保障性住房建设加快推进。建设经济适用房8064套、廉租房1932套、农村危房改造2836户、库区移民危房改造576户、库区茅草房改造169户,一大批中低收入家庭圆了住房梦。同时,建设乡镇干部周转房856套,改造民政对象危房1362间,建成农村民居地震安全工程示范户398户,全面完成少数民族地区茅草房改造。四是扶贫开发深入推进。完成和庆美万等30个贫困行政村的整村推进扶贫开发,贫困人口从2006年的3.85万人减少到2011年的1.52万人。五是教育事业加快发展。制定并实施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实施意见,推进学校布局调整,整合农村小学73所,建设校安工程项目287个,完成80所农垦中小学和6所省市属企业学校移交地方政府管理工作。进一步强化教师培训,公开招聘教师1158名。创建省、市级规范化学校16所,市一中与湖南长沙明德中学、市二中与四川绵阳南山中学联合办学取得明显成效,市一中建成“省一级甲等学校”。建成2所思源学校,新增学位3300个。职业教育加快发展,2011年实现中职学校招生1880人。教育质量明显提高,在第二轮省对县(市、区)政府教育工作督导评估中取得良好成绩。六是科技服务能力不断增强。建立了6个橡胶新割制推广站、22个农业科技110服务站,为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发挥了重要作用。农业机械化水平不断提高,获得“全国平安农机示范市”称号。七是文化体育事业稳健发展。建成综合文化站17个、宣传文化室54个、农家书屋177个、村级组织活动场所107个、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基层服务点219个、农村篮球场61个。八是医疗卫生服务水平日益提高。启动了西部中心医院建设,完成一期工程量约90%,建成一批卫生院业务用房和职工宿舍。深入推进公共卫生项目建设,市镇村三级卫生服务网络进一步完善,传染病得到有效防治。妇幼保健工作稳步推进,中医药事业不断发展。为9697名白内障患者实施复明手术。九是人口和计生工作迈上新台阶,扭转了多年来被动落后的局面,进入了全省中等水平。
民主法制不断健全。认真执行市人大及其常委会决议,自觉接受人大、政协监督,办复了785件市人大代表建议和市政协委员提案。认真依法组织行政审批事项清理工作,完善重大事项报告、土地出让、工程招投标和政府投资项目管理等规章制度,规范了行政行为。推进政务公开和政府信息公开,政府工作透明度进一步提高。“五五普法”任务圆满完成,被评为全国“五五普法”先进市。加强对领导干部经济责任审计和政府投资项目的跟踪审计,认真落实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加大纠风工作力度,广泛开展“作风建设百日活动”、“机关效能建设年”、“城乡互联,创先争优”、“文明大行动”等系列活动,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取得新成效,干部作风明显好转,社会文明程度进一步提高。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深入开展“平安儋州”建设,依法打击“两抢一盗”、赌毒等犯罪活动,社会大局保持稳定。全面完成并场队退场改革工作,维护了垦区稳定。大力开展矛盾纠纷大排查大调处活动,建成全省首家信访服务大厅,一批信访突出问题得到较好解决。加强公共安全体系建设,建成市政府应急指挥平台,做好食品药品安全保障工作,安全生产形势持续好转。
国防动员、人防、民兵预备役建设扎实推进,创建全国双拥模范城取得重大进展。质量技术监督、工商、民族宗教、关心下一代、广播电视、新闻中心、统计、档案、市志、残联、气象、对台等工作均取得新的成绩。
各位代表,过去五年的发展,成就显着,令人振奋。这些成绩的取得,是省委省政府和市委正确领导的结果,是市人大、市政协监督支持的结果,是全市人民奋发图强、真抓实干的结果。在此,我代表市人民政府,向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向离退休老同志,向社会各界人士和各人民团体,向积极支持儋州建设的驻市单位、驻儋部队、武警官兵、在外乡友,向所有关心支持儋州发展的同志们、朋友们,表示崇高的敬意和衷心的感谢!
回顾五年来的发展历程,我们深刻体会到:实现儋州跨越发展,必须做到“六个坚持”:一是必须坚持解放思想,通过思想大解放促进观念大转变,推动经济社会大发展;二是必须坚持发展第一要务,以科学发展观统揽全局,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着力提高发展的质量和效益,不断增强综合竞争实力;三是必须坚持项目带动,大力实施“大企业进入,大项目带动”战略,以大企业、大项目为支撑,提升发展速度,增强发展后劲;四是必须坚持保障和改善民生,千方百计解决关系人民群众切身利益的就业、就学、就医、住房、养老等问题,形成政通人和的良好局面;五是必须坚持维稳第一责任,始终把维护社会稳定摆在突出位置,正确处理好稳定与发展的关系,在稳定中求发展、在发展中保稳定,通过营造和谐稳定的局面,促进又好又快发展;六是必须坚持依法行政,切实加强政府自身建设,自觉接受人大政协、新闻舆论和人民群众的监督,提高依法行政水平和工作效率,提高政府的执行力和公信度,增强政府推进科学发展的能力。
各位代表,五年来取得的成绩来之不易,积累的经验弥足珍贵。在充分肯定成绩的同时,我们要清醒地认识到前进中的问题和不足:一是产业基础薄弱、经济结构不合理、发展速度不够快的问题仍然存在,工业“短腿”问题依然突出;二是城乡差别、区域发展不平衡、基础设施建设滞后的问题还没有得到根本解决;三是解决民生问题压力大;四是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维护社会稳定的任务仍然艰巨;五是干部队伍的思想观念、能力素质、工作作风与新形势、新任务的要求还不相适应,政府自身建设仍需进一步加强。存在的这些主要问题,需要我们在今后的工作中采取得力措施认真加以解决。
二、今后五年经济社会发展的奋斗目标
今后五年,全球范围的产业调整,全国和全省经济持续稳定增长,将为我们引进国内外资金和项目、加快产业优化升级提供新的契机;海南国际旅游岛建设战略的全面实施和海南西部地区开发建设的加快推进,将为我们提供良好的发展环境和空间;进入新的历史时期,省委、省政府更加关心、重视和支持海南西部中心城市的加快建设和发展;经过多年的努力,我市基础设施不断完善,产业基础不断夯实,发展后劲更加充足。今后五年,我们将迎来儋州跨越发展的重大战略机遇期。同时,我们也要看到,在未来的发展中,区域竞争、市场竞争将更加激烈,环境资源、土地供给对发展的制约将仍然突出,资金、项目和人才支撑相对短缺的困难仍将存在,省内各市县都在加快赶超,我们在加快发展中将面临许多新的挑战。面对新的形势、新的机遇、新的挑战,我们必须以宽广的胸怀、开阔的视野、战略的眼光,以一天也不能耽误的精神,对标赶超,争先领跑,使儋州在新的起点上实现新的跨越式发展。
今后五年市政府工作总的指导思想是: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全面落实中央和省委、省政府以及市委的工作部署,高举科学发展、执政为民、团结干事的旗帜,以建设海南西部中心城市为目标,以科学发展为主题,以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为主线,以改革开放为动力,以保障和改善民生为出发点和落脚点,按照 “一市双城三大功能区”的发展战略,坚持“调优做精第一产业,发展壮大第二产业,重点突破第三产业”的发展思路,实施产业富市、项目兴市、文化强市、环境靓市“四大战略”,打造实力儋州、文化儋州、绿色儋州、活力儋州、幸福儋州,统筹推进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以及生态文明建设和政府自身建设,努力把儋州建设成为经济发展、社会公平、文化繁荣、法治优良、人民幸福的和谐家园。
结合“十二五”规划,今后五年,全市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奋斗目标是:
——经济做大做强。全市生产总值年均增长15%以上,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收入年均增长30%以上,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年均增长30%以上,全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年均增长21%以上,到2016年三次产业结构调整为35:25:40,在全省的辐射带动作用明显增强。
——社会公平和谐。城乡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水平明显提高,社会保障和公共服务体系进一步完善,利益关系得到妥善协调,社会凝聚力明显增强。
——文化发展繁荣。城乡公共文化服务体系更加完善,体制机制更加健全,地方特色文化发展繁荣,文学艺术创作水平不断提升,文化产业不断壮大,建成东坡文化旅游区,群众精神文化生活更加丰富多彩,文化软实力明显增强。到2016年,文化产业增加值占地区生产总值的比重达到4%以上,逐步成为推动儋州发展的一个支柱产业。
——人民安居乐业。城乡居民住房条件得到明显改善,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年均增幅不低于11%,农民人均纯收入年均增幅不低于9%。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3%以内。今后五年,城镇新增就业岗位2.5万个,农村劳动力培训转移就业6.3万人。人口自然增长率降至10‰以下。
——生态环境优良。森林覆盖率提高到55%,城区绿化覆盖率提高到48.5%,城镇生活污水集中处理率和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均提高到85%,节能减排达到省下达的目标任务要求,建成国家园林城市、国家卫生城市。
——民主法制健全。社会主义民主法制更加完备,基层民主建设和依法治市进程稳步推进。社会管理水平明显提高,社会大局保持和谐稳定,人民群众安全感和满意度不断提升。
三、大力推进经济结构调整,构建现代产业体系
始终坚持发展第一要务,加快调整优化产业结构,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加快培育战略性产业,积极构建现代产业体系,不断增强综合经济实力。力争到2016年,全市农业总产值达到150亿元,工业总产值达到155亿元。
调整区域经济结构。认真落实全省“科学规划年”的部署,下大力气抓好各大产业发展和布局、基础设施布局和建设、土地岸线利用、城市和村镇建设、重点开发园区建设、资源环境保护等重要规划的编制和修编完善工作。充分发挥区域比较优势,围绕“各具特色、互补互动、协调发展”的原则,着眼于促进土地资源和其它各种自然资源的科学合理利用,按照“三大功能区”的差异性发展定位,北部地区要依托洋浦建设新型工业产业区;东中西部地区要依托资源优势,建设综合产业区;南部地区要坚持发展和保护并举,建设生态产业区。要因地制宜,找准定位,合理布局,大力发展战略性产业,培育可持续税源,壮大经济总量,提升发展质量,努力把“三大功能区”建成全省产业发展样板区。
调优做精第一产业。一要大力发展特色农业。围绕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大力打造雪茄烟叶、芦笋、兰花、黑皮冬瓜、红南瓜等特色品牌。到2016年,力争雪茄烟叶达到2万亩并争取建设雪茄烟草加工厂,芦笋达到2万亩并建成出口加工基地,兰花达到8000亩并建成西部国际兰花博览园。二要大力发展畜牧业。依托雨润项目和温氏公司,深入实施“农民养猪增收”和“百千万”饲养工程,争取生猪出栏量年均增加20万头以上。到2016年,生猪出栏量达到200万头左右。三要大力发展海洋渔业。鼓励支持渔民建造和购买大船,开辟中深外海渔场,做大海洋捕捞业,扩大名特优水产养殖规模。今后五年,建造大中型渔船300艘、捕捞补给船6艘,建成5000亩罗非鱼、2万亩贝类、2000口网箱等一批养殖基地,建成北部湾国际水产品交易中心。四要推进农业产业化。积极引进和培育产业龙头,创新带动机制,规范农民专业合作社建设,充分发挥热科院和儋州国家农业科技园区的作用,大力发展“一镇一业”、“一村一品”,促进农业生产经营的专业化、标准化、规模化、品牌化。
发展壮大第二产业。以工业园区为载体,大力发展壮大新型工业。一要加快儋州工业园区规划建设,积极承接洋浦下游产业,发展油气化工、精细化工、包装等配套产业和新能源产业。二要完善木棠工业园区基础设施建设,发展橡胶深加工、木材深加工、新型环保建材、机械制造等工业。三要加快推进滨海高新技术园区规划建设,大力发展医疗器械、生物制药、电子信息、光机电一体化、专用设备制造、旅游产品等产业。四要加快农产品加工物流园区建设,围绕雨润200万头生猪屠宰加工项目,发展饲料加工、食品深加工等产业,延伸产业链条。五要充分利用那大等地区现有工业基础,加强技术改造,大力发展食品、水产品、饮料、木制品等加工业。六要以龙头企业为核心,引导中小企业延伸产业链,提高产业配套水平,促进产业集群化发展。支持中小企业做好贷款、申报上级扶持项目和资金等工作,促进中小企业健康稳步发展。
重点突破第三产业。紧紧抓住国际旅游岛建设发展和加快西部地区开发建设的机遇,大力发展以旅游业为龙头的现代服务业,形成经济增长的强大支撑。一要大力发展旅游产业。以建设海南西部旅游示范区为目标,高标准规划建设东坡文化旅游区、松涛旅游度假区和火山海岸滨海旅游区,大力发展高端度假酒店,加快改造旅游景区景点,做好峨蔓火山海岸地质公园、八一石花水洞、兰洋莲花山的开发建设和申报国家地质公园工作。继续推进西部旅游协作区合作机制,推出松涛水库大坝自行车生态游、垂钓休闲游,发展农业生态观光游、森林游、乡村游、休闲渔业游、新兴工业观光游。争取到2016年,全市接待游客和旅游总收入分别达到150万人次和13.5亿元。二要积极促进房地产业发展。加快滨海新区、那大城北片区和城西片区、兰洋组团、光村银滩地区的旅游及商业房地产开发。三要着力发展商贸物流业。以建设海南西部商贸物流中心为目标,依托港口、铁路、高速公路等主要交通通道,培育和建设大型购物中心、专业商品市场和特色商业街区。推进特色旅游小镇和旅游度假区的商业配套设施建设,加快现代商贸物流业发展。
四、深化改革扩大开放,激发城市发展活力
坚定不移地推进思想解放、观念更新,积极构建全方位、多层次、宽领域的改革开放新格局,推动儋州跨越发展。
深化各项改革。深化行政管理体制改革,精简和优化审批程序,提高行政效能。深化乡镇改革,进一步放权强镇。推进乡财体制改革,调动乡镇积极性。深化文化体制改革,促进文化发展繁荣。分类推进事业单位改革,逐步形成功能明晰、布局合理的事业单位新格局。深化国有企业改革,争取全面完成市属国有企业的改制。以集约用地为主要措施,以城乡一体化发展为目标,结合风情镇建设,开展生态开发模式试点工作。深化农村综合改革,依法推进土地流转,完成集体林权制度配套改革。深化金融体制改革,加强地方金融管理,培育地方性金融机构和新型农村金融机构。
推进区域协调发展。积极探索建立促进儋州与洋浦、儋州与垦区、儋州与热科院、儋州与松涛等驻市单位协调发展的利益机制和工作机制,整合各种有利资源,努力形成相互依托、相互支持、相互促进、共同发展的合作发展机制,形成一个大儋州的融合发展格局。继续大力支持和服务洋浦全面加快开发建设。
全力抓好招商引资。利用区位优势和资源优势,积极参与环北部湾地区和东盟的合作。借助东坡节、国际马拉松赛、国际象棋超霸赛、环岛自行车赛等重要节庆赛事,加大对外经济技术文化等多领域的交流与合作,提升借力发展与自主创新的水平和能力。进一步提高招商引资水平,积极开展重点地区招商、重大节庆招商、“以商引商”、“一对一上门招商”等活动,强化跟踪服务,增强招商引资实效。鼓励和引导国内外资金投向先进制造业、高新技术产业、现代服务业、现代农业、新能源和节能环保产业等领域。
加大投融资力度。编制和实施投融资规划,做大做强城投公司融资平台,不断拓宽融资渠道,逐步建立起财政投入与市场运作相结合的多元化融资体制。建立健全担保公司和信用协会体系,破除制约民间投资的体制机制障碍,破解中小微企业和“三农”融资的难题。
五、大力推进基础设施建设,提升发展的硬环境
坚持把加强基础设施建设摆在优先位置,加快建设步伐。
构建大交通体系。加快推进那大城区、滨海新区等重点区域的城市骨干交通道路建设,着力推进环新英湾大道建设,大力推进白马井—洋浦跨海大桥建设并实现2013年上半年通车,积极推进通往园区及旅游景区景点道路、城镇出口路、县道、乡村公路及农村客运网点建设,策划推进滨海游艇码头、光村至峨蔓滨海游艇码头以及海头、排浦、新英、光村等客货滚装码头建设,争取开通连接环北部湾地区的海上航线。积极协调推进洋浦—儋州—万宁高速公路、西环高铁、西环铁路改造、儋州机场等重大交通基础设施建设,形成对内大循环、对外大开放的大交通格局。
加强城镇基础设施建设。加快推进那大城区和滨海新区基础设施建设,重点抓好城市公交、电力、通讯、园林、环卫、污水处理、垃圾处理等设施建设,增强城市综合功能,发挥“双城”的引擎作用。按照“一镇一街一特色” 的要求, 为全市各镇修建或改造一条主要街道,提升中和、兰洋、王五、木棠、海头、东成、西联、八一等一批列入全省“百镇建设计划”的特色镇(场)建设水平。
加强农村基础设施建设。以农田水利基本建设为重点,加快规划建设全市的水利网,重点建设天角潭水库、松涛西干灌区,修复和完善西北部地区的水利设施,着力解决工程性缺水的问题。加强中小型水库除险加固,推进5万亩土地整理和10万亩农田整治,提高农业抗御自然灾害的能力。加强农村饮水安全工程建设,力争用三至五年时间基本解决全市农村饮水安全问题。做好农村路网、电网、气网等基础设施建设,进一步夯实农村发展基础。
六、全力打造宜居环境,建设绿色城乡
坚持生态优先,加强生态建设和环境保护,促进生态文明与经济发展的协调统一、人与自然的和谐相处,打造富有地方特色、宜居宜业的生态环境。
深入开展“绿化儋州”大行动。结合创建国家园林城市工作,全面落实省委省政府“绿化宝岛”的部署,制定“绿化儋州”五年规划和年度行动计划,确保财政资金持续投入,并建立多元化投入的长效保障机制。加强组织领导,全市动员、全民参与,按照“一人一棵树,一年一百万”的目标,充分利用路边、水边、城边、村边等土地造林绿化,大力发展风景林、经济林、防护林,打造婚庆林、纪念林、名人林等特色林。力争到2016年,新造林12万亩,不断增加森林碳汇,提高森林覆盖率和城区绿化覆盖率。
加大生态环境保护力度。加强天然林、海防林、公益林、生物多样性、自然保护区的保护,推进水土保持、受损海洋生态区环境恢复和治理、矿山地质环境恢复治理和矿区土地复垦、生态文明村(镇)等工程建设,每年创建文明生态村40个、转型升级40个、塑造精品10个。健全生态保护制度,落实生态保护责任。扎实推进源头水保护、野生动植物保护、生物防水带建设等生态工程。健全环境卫生长效管理机制,深入开展爱国卫生运动和创建国家卫生城市活动。推进农村改水改厕、农村清洁工程,完善城乡污水、垃圾处理设施建设,规范垃圾清运处理,严禁直接向河道、海边倾倒垃圾。在集贸市场、超市、农家乐、农村零售网点大力施行“限塑令”。加强生态科学知识和生态法规的普及,提高市民参与生态文明建设的意识,保护好绿色家园。
抓好节能减排工作。加强节能降耗,重点推进工程项目节能节水、“禁实”、淘汰落后产能、低碳技术和产品的推广应用,基本形成以低碳技术为特征的工业、建筑和交通运输体系。积极推进以电代燃、生物质能利用等工程,加大再生能源开发利用力度。加强防污减排,严格执行项目环境影响评价和“三同时”制度,把好项目准入关、审批关。认真落实污染物总量控制和减排工作,加强对重点流域和重点企业的排污监管,严格落实减排措施,确保防污减排取得新成效。
七、促进文化大发展大繁荣,打造文化强市
坚定实施“文化强市”战略,推动儋州文化大发展大繁荣。
大力推进文化设施建设。规划建设和改造市文化中心、体育中心、会展中心、博物馆、规划馆、科技馆、图书馆、文化馆、大戏院等一批重点公共文化设施。进一步完善镇文化站、村文化室以及社区、企业、行业和校园的文化阵地建设,争取市级重点文化设施达到国家标准,市、镇、社区文化设施基本达到国家标准。不断提高广播电视“村村通”工程建设水平,确保全市广播影视覆盖率达到100%,覆盖质量显着提高。加快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电影放映工程、农民健身工程、农家书屋工程等建设,建立健全覆盖城乡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
大力发展儋州特色文化。全面实施“ 一中心、一园区、三线路、三条产业带、八大主攻点”的文化发展规划,深入挖掘和提升东坡文化、儋州调声、儋州山歌等特色文化的文化内涵,采取多种方式,把儋州特色文化推向全国、推向世界。广泛开展丰富多彩的群众性文化活动和具有儋州特色的民俗文化、节庆活动。引进办好国内、国际重大体育赛事,广泛开展群众性体育活动,初步构建具有儋州特色的全民健身体系。充分挖掘整理和保护开发儋州的民间文化资源、各类文化遗产,做好东坡书院、儋州故城和琼崖纵队总部旧址等一批重点文物的修复保护。积极申办“中国书法之乡”。加快新闻、广电等文化事业的改革和发展,加强市镇专业文化文艺团队建设和文艺创作者、农村文化带头人、民间艺人、文化经纪人等文化人才队伍建设,推动文化事业加快发展。
大力发展文化产业。实施文化产业带动战略,做好全市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中长期发展规划编制工作,积极吸引外资、社会资本创办和经营各类文化企业,重点扶持广告设计、艺术品创作和交易、景观设计、广播影视、出版印刷等文化产业加快发展。推进文化旅游、演艺娱乐、文化创意等文化基地建设,争取建成综合文化娱乐城。积极把发展文化产业与经济社会建设、文化体制改革等有机结合起来,让文化产业融入社会各领域、各行业,提升加快发展的软实力,使文化产业成为促进儋州发展的一大支柱产业。
深入开展“文明大行动”。广泛深入开展道德实践、严打整治、文明礼仪、文明环境、文明交通、文明经营、文明旅游、绿化儋州等“八大行动”,抓部署,抓检查,抓落实,讲实效,着力打造儋州讲文明、重礼仪、诚信友爱、热情好客、井然有序的人文环境,进一步提升城乡文明程度和市民文明素质。
八、着力保障和改善民生,建设幸福家园
坚持把解决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作为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着力保障和改善民生,维护社会和谐稳定。
千方百计解决城乡居民就业问题。把推进经济发展和扩大就业结合起来,大力发展劳动密集型产业、服务业和小型微型企业,多渠道开发就业岗位,引导农村富余劳动力向二、三产业和城镇转移,增加城乡居民收入。认真落实小额担保贷款、公益性岗位补贴等系列扶持政策,加大对失地少地农民、城镇就业困难人员、下岗失业人员、高校毕业生、退役军人的就业指导服务和就业帮扶力度。加快社区劳动保障机构建设,指导和帮助困难群众解决就业问题。强化劳动执法,健全农民工工资保证金制度,完善劳动争议处理机制,改善劳动条件,保障劳动者权益。
进一步健全社会保障体系。以基本养老、基本医疗、最低生活保障为重点,不断扩大社会保障覆盖面,逐步提高社会保障水平,努力实现人人享有基本生活保障,实现城乡基本养老、基本医疗全覆盖。完善社会救助体系,积极发展以扶老、助残、救孤、济困、赈灾为重点的社会福利事业,逐步拓宽社会福利的保障范围,进一步改善孤寡老人等弱势群体的生活条件。认真解决失地少地农民、库区移民、退场队职工等城乡困难群众的生产生活问题。加大扶贫开发力度,转变扶贫开发方式,促进贫困地区、革命老区、少数民族地区加快发展,缩小城乡差距。
积极解决中低收入群体住房困难问题。大力实施保障性住房建设工程,保证建设质量,不断增加面向中低收入群体的保障性住房供给,解决中低收入群体住房困难的问题。
加快发展教育事业。坚持科教兴市战略,始终把教育放在优先发展的位置,落实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加大教育投入,合理配置资源,优化学校布局,加快规范化学校建设,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积极实施“名师工程”,提升教师整体水平。建立健全教育教学激励机制,不断提高教育教学质量。推进市二中、八一中学、民族中学等学校建成省一级学校,扩建思源高中、思源实验学校二期工程,创办海南西部中学,不断增加高中阶段学位。加快发展学前教育,确保“十二五”末每个镇建成并办好1所公办幼儿园。大力发展职业教育,争取创办西部职业技术学院。鼓励发展民办教育,完善老年大学建设。
提高医疗卫生和计生服务水平。加快推进基层医疗卫生机构标准化建设和公共卫生服务项目建设,加强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服务站建设,推进公立医院、基层医疗卫生综合改革,全面实施国家基本药物制度,保障药品质量和安全。强化医疗机构管理,提高医疗服务质量。加强传染病防治,确保无重大传染病疫情发生。做好妇幼保健工作,支持中医药事业发展。切实做好人口和计生工作,稳定低生育水平,遏制出生人口性别比失衡趋势,促进人口长期均衡发展。
提高城市管理水平。突出人性化、精细化管理,加强市容环境、景观绿化亮化美化建设,加强对城市噪音、废气、污水的综合防治,进一步改善城市面貌和人居环境。加快“数字儋州”、智能健康医疗、智能交通、物联网、便民服务热线、“平安儋州”等建设,清理整顿违法经营网吧。健全城乡规划建设管理机制,依法严厉打击各种违法建设行为,遏制城乡违章建筑的产生。加快城市公交站台(亭)建设步伐,下大力气专项整治违法违规三轮车。建立健全市镇街分级管理体制,赋予基层更多的管理权限,充分发挥街道、社区在城市管理中的积极作用。
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按照“党委领导、政府负责、社会协同、公众参与”的社会管理新格局要求,加强社会管理能力建设。一要积极发挥群团组织和街道、社区、村委会的基础作用,建立健全基层管理和服务体系,形成教育好、引导好、服务好的社会管理合力。二要建立健全党和政府主导的维护群众权益机制,完善人民调解、行政调解、司法调解联动的工作体系,整合各方面力量,建立调处化解矛盾纠纷综合平台。三要进一步做好信访工作,规范群众诉求表达、利益协调、权益保障渠道,把各种不稳定因素化解在基层和萌芽状态。四要充分整合社会信息资源,运用信息化手段创新社会管理。五要加大重点区域、薄弱环节的整治力度,高度重视并认真做好儋州垦区、项目建设开发园区等重点地区、重点村庄的社会管理创新和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工作,加强流动人口服务管理和特殊人群帮教管理服务工作。六要完善社会治安防控体系,建立健全群防群治工作新机制,严密防范和依法打击“两抢一盗”、赌毒等各种违法犯罪活动,净化社会治安环境,切实保障人民生命财产安全。七要加强和深化安全生产“三项建设”和“三项行动”,加强对食品药品、交通、消防、建筑施工等重点行业、重点领域、重点部位、重点环节的安全监督,有效预防和遏制各类突发事件和重特大事故的发生。八要强化气象、地震、地质灾害等防灾减灾能力建设,做好城市应急避难场所的规划建设,健全公共突发事件的预防预警和应急处置体系。
继续做好关心下一代、民族宗教、外事侨务、老龄、残联、档案、市志等工作。支持驻市机构依法履行职责,支持民主党派和无党派联谊会开展工作。深入开展“双拥”共建活动,增强全民国防意识,巩固发展军政军民团结。
九、加强政府自身建设,加快建设服务型政府
完成今后五年的目标任务,政府责任重大、使命光荣。我们要有强烈的历史责任感和使命感,要有不进则退、慢进也是退的紧迫感和危机感,下大力气全面加强政府自身建设,加快建设一支思想解放、富有责任心、执行能力强、清正廉洁的干部队伍,全面营造良好的投资发展环境,全力推动儋州跨越发展。
坚持科学决策。进一步完善议事规则和决策程序,健全重大问题集体决策、专家咨询、社会公示、风险评估和听证制度。大兴调查研究之风,集中广大群众的智慧,调动广大群众的积极性,积极解决群众迫切要求解决的问题。
加快职能转变。强化效能监察,建立权责明晰、行为规范、运转协调的行政运行机制。积极推进电子政务建设,加快实施网上行政审批。认真落实“首问制”、“限时办结制”等制度,把优质服务体现在每个部门、每个岗位、每个环节。大力提高政府执行力,把事关经济社会发展的大事、关系群众利益的实事、影响社会稳定的要事,分解到岗、责任到人,加强考核,兑现奖惩,促进工作落实,确保取得实效。
严格依法行政。加强法制宣传教育,深入开展“六五”普法工作,提高全民法律意识。抓好行政复议、法律服务工作,保障公民合法权益。自觉接受市人大法律监督、工作监督和市政协民主监督以及社会舆论监督,认真做好人大代表建议和政协委员提案的办理工作。广泛听取民主党派、工商联、无党派人士的意见和建议,提高依法行政水平。
坚持反腐倡廉。全面落实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推进廉政风险防控机制建设。加强政务公开,推进政府信息公开。加大执法监察,强化对民生保障、项目建设、惠农资金、行政审批、工程建设、土地出让、干部任用等重点领域和环节的监管,严肃财经纪律。深化纠风工作,切实解决损害群众利益的突出问题。推进审计关口前移,加强事前预防、事中管控,严格规范政府工作人员特别是领导干部的从政行为。强化廉政监察,严肃查办行政违纪违法案件,努力建设敬业负责、勤政高效、廉洁奉公的公务员队伍。
各位代表,2012年是新一届政府履职的第一年,是建设海南西部中心城市的重要一年。今年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预期目标是:力争全市生产总值增长13%以上,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收入增长20%以上,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增长30%以上,全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18%以上,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15%以上,农民人均纯收入增长13%以上,居民消费价格总水平涨幅控制在5%左右,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3%以内,节能减排控制在省下达的目标任务以内。
实现上述目标,我们要在全面统筹抓好各项工作的同时,落实好今年的七项重点工作:
一是全力推进项目建设。经济发展靠产业,产业发展靠项目。坚持经济工作项目化,认真落实全省“项目建设年”的部署,切实把推进项目建设作为市政府工作的重中之重,以大项目、好项目带动大投入,培育大产业,推动大发展。结合我市产业发展规划,加强招商、服务等工作,引进培育一批上十亿元、上百亿元的大型产业项目。建立和完善项目库,做到策划一批、引进一批、开工一批、投产一批。强化和落实“六个一”项目推进责任制,对每个项目都要做到责任明确、跟踪到底、督办到位,确保完成目标任务。积极向上跑资金、跑项目,争取更多的资金和项目落户我市。
基础设施建设方面。建成洋浦跨海大桥南连接线、滨海大道、中兴大街西延线,开工建设迎宾大道、环城路、滨海二路、东坡书院旅游公路、粤海铁路儋州站出口路等道路。
城镇建设方面。加快那大城区市政设施建设,开工建设公检路、泰安路、东三路、科技路、北二路,改造儋耳西路、建设北路、伏波中路、万福东路,做好松涛干渠至国盛路、至儋耳路、至镜湖以及农垦北路、交通路至人民西路的排水工程建设,建成那大城区一批公交车候车亭。完成滨海新区核心区7条市政道路建设,开工建设滨海新区一、二组团2—3条市政道路。加快推进白马井渔业风情镇、中和历史文化古镇、东成旅游休闲小镇、兰洋温泉风情镇、光村雪茄风情镇等特色镇建设,建成光村镇特色一条街,开工建设排浦、新州、王五等镇特色一条街。
农业方面。种植雪茄烟叶3500亩、芦笋2000亩、黑皮冬瓜5万亩、红南瓜2万亩、朝天椒1万亩、供港瓜菜5000亩。大力发展林下经济,特别是在橡胶林下种植灵芝、磨菇,扩大在果树花木下养殖蜜蜂规模。培育20个以上各类农民专业合作社。新增万头养猪场3个、千头养猪场10个、百头养猪场100个,雨润生猪屠宰加工产业化项目正式投产。新造大中型渔船60艘、捕捞补给船2艘,新增贝类养殖6000亩、罗非鱼养殖1000亩、网箱养殖500口、龟鳖养殖200户,建成白马井中心渔港。
工业方面。进一步完善木棠工业园区道路、自来水、污水处理等基础设施建设,启动居民搬迁工作,积极引进新型建材等一批新型工业项目落户建设,建成明成100万吨矿粉加工、瑞泽新型建材等项目,加快推进三一重工机械制造、建鹏再生资源轧钢等项目建设,支持永航不锈钢厂技改扩建和恢复生产。建成金路200万吨旋窑水泥一期项目。启动滨海高新技术园区规划等前期工作,开工建设农产品加工物流园区和雨润2万吨食品深加工项目。
旅游方面。建成儋州迎宾馆、凤凰谷·康帝度假酒店,加快推进兰洋仙居项目建设,开工建设东坡文化旅游区、兰洋温泉养生度假区、峨蔓兴达休闲渔业观光园等项目,创造条件开工建设香槟岛旅游综合体、碧桂园儋州文化旅游城、世茂龙湾、雅居乐滨海旅游度假区、印尼力宝儋州湾生态水城等项目。
房地产方面。加快推进恒大名都和金碧天下、中南西海岸、双联塞维亚、福安白马湾·滨海花园等项目建设,开工建设银馨海阳城、宝安江南城、兆南熙园、海南高速东坡雅居等项目。
商贸方面。加快推进儋州望海国际广场等项目建设,开工建设商业步行街。推进儋州美食一条街建设,挖掘和扶持发展一批儋州美食品牌。继续推进“万村千乡”工程建设,加强农贸市场升级改造,改善农村市场环境,培育农村消费增长点。
二是抓好重点领域改革和招商引资。大力推进文化体制改革和文化发展繁荣,着力推进市歌舞团改制,办好国际马拉松赛、环岛国际公路自行车赛和国际象棋特级大师超霸赛,组织参加中国体育旅游博览会、黄州东坡节、深圳文博会、省体育运动会和省艺术节,举办全市体育运动会。着力推进成立文化旅游、水务、公交、林业等集团公司,争取吸纳更多资金,助推儋州发展。抓好国企改革,推进新英盐场、社会福利厂、城市开发建设总公司等国有企业的改制工作。抓好财政“一卡通”、国库集中收付、公务卡改革。着力抓好招商引资,加大项目策划和前期工作力度,做好项目储备工作,组织一批事关儋州长远发展的重大项目向央企、世界和中国500强企业实行“一对一上门招商”活动。
三是强力推进“绿化儋州”大行动。加强组织领导,全力实施“绿化儋州”大行动年度计划,落实责任、落实用地、落实资金、落实种苗,发动广大党员干部群众广泛参与,掀起绿化造林高潮。各单位要高度重视,积极参与,不折不扣完成市下达的植树造林任务,确保今年全市绿化造林4万亩。
四是大力抓好农田水利基础设施建设。完成红洋、天角潭东岸、松林岭等大型灌区骨干工程以及沙河、红洋等水库除险加固,开工建设20座小二型水库除险加固工程,建设雅拉河防洪堤、排浦镇防潮堤。整治古花洋等农田2.33万亩。
五是认真做好节能减排工作。加大节能监察力度,巩固淘汰立窑水泥、钢铁、实心粘土砖等落后产能和工艺技术的成果。推广节能技术和节能产品,加快推进绿色照明工程建设。加快那大城区和滨海新区污水管网建设,开工建设白马井、兰洋等镇垃圾处理和污水处理工程。
六是强化措施稳控市场物价。加强物价监测预警,强化市场物价监管,减轻市场物价对人民群众生产生活的影响。建立食品、农资价格定期报告制度,深入开展对教育、医疗、供电、液化气、涉企涉农等收费专项检查,依法严厉查处各种价格违法行为。完善低收入群体补贴与物价上涨的联动机制,切实保障低收入群体、困难职工、职校学生的基本生活水平不降低。认真落实“菜篮子”工程市长负责制,常年瓜菜生产基地建设规模达到3万亩,新增平价配送点6个以上。
七是积极保障和改善民生。让改革发展成果及时惠及广大群众,始终是政府施政的重要目标。今年要加大财政投入,办成事关群众切身利益的八件实事好事:
1、努力增加社会就业。建成市就业和社会保障服务中心,多层次、多形式开展职业培训,城镇新增就业岗位4500个,转移农村劳动力1万人,下岗失业人员和就业困难人员再就业1700人。
2、提高社会保障覆盖面。确保新农保和城镇居民养老保险参保率均达到92%以上,城镇居民医保参保率达到93%以上,新农合参保率达到97%以上。提高企业退休人员养老金待遇,每人每月平均增加160元以上。
3、大力解决中低收入家庭住房困难问题。建设保障性住房6291套,其中:廉租房100套、经济适用房2000套、公共租赁住房300套、限价商品房300套、城市棚户区改造100套、农村危房改造1900户、库区危房改造1591户。另外,改造民政对象危房150户,建设农村民居地震安全示范工程100户。
4、改善农村出行条件。继续实施“农村畅通工程”,新建农村道路210公里。
5、搞好改水改厕。建设新州、雅星(富克)等镇级中心水厂和50宗饮水安全工程,解决4.8万农村人口饮水安全问题。建成农村户用沼气400户,改厕6000座。
6、加快教育事业发展。开工建设5—6所镇公办幼儿园和市特殊教育学校,创建15所省、市规范化学校,完成75个校安工程项目建设,扩建部分高中学校和市职校,增加520个左右高中阶段学位。
7、改善就医条件。建成西部中心医院一期工程,完成6个镇卫生院标准化建设。
8、丰富群众文体生活。建成1—2个电影院、100个农民健身工程项目、67个村文化室、100个农家书屋,新建扩建66个村级组织活动场所。
各位代表,儋州正处在一个加快发展的新的历史起点上,我们肩负着富民强市的崇高使命,让我们在省委省政府和市委的领导下,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振奋精神,锐意进取,奋发图强,真抓实干,为把儋州建设成为经济发展、社会公平、文化繁荣、法治优良、人民幸福的和谐家园而努力奋斗!
您访问的链接即将离开“儋州市人民政府网”门户网站,进入非政府网站
是否继续?
儋州市人民政府网 主办:儋州市人民政府办公室 运行管理:儋州市大数据管理中心 [网站地图]
网站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898-23335533、0898-12345 政府网站标识码:4690030002
联系邮箱:dzxxzx1809@163.com 琼ICP备10200120号-6 琼公网安备 46900302000004号
电脑版|手机版
版权所有:儋州市人民政府网
主办单位:儋州市人民政府办公室
运行管理:儋州市大数据管理中心
开发维护:海南信息岛技术服务中心
网站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898-23335533、0898-12345
联系邮箱:dzxxzx1809@163.com 琼ICP备10200120号-6
琼公网安备 46900302000004号
政府网站标识码:4690030002 琼ICP备10200120号-6